中共苏尼特左旗委组织部 主办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东苏旗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嘎查班子建设
2008年11月07日
〖来源:〗〖作者:美丽〗

〖字体: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打印本稿〗〖 关闭

东苏旗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嘎查班子建设

         近年来,苏尼特左旗党委按照全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以夯实基础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加强嘎查班子建设的有效途径,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嘎查级组织得到有效加强。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嘎查“两委”班子规范化建设,巩固工作基础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嘎查工作运行机制。在嘎查“两委”规范化建设中,先后建立健全了基层议事决策规则、党建督导联络员等制度,提高了基层组织工作的运转水平和效率。通过实行决策权、表决权、执行权、监督权“四权决策”机制和党员、牧民代表“双议事”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及程序,使党员、牧民群众共同参与到集体公益事业的建设和管理中来。并针对牧区实际,实行了嘎查干部定期轮流坐班制。二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通过制定考核目标、会议部署、层层签订责任状等方式将目标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人。旗委组织部每年通过制定《全旗组织工作要点》、《苏尼特左旗牧区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目标》、《全旗涉牧部门基层组织建设责任考核目标》,细化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对每项工作任务都明确了责任单位,规定了完成时限。旗委分管副书记与各基层党委书记签订了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状。三是完善嘎查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完善“两推一选”和“双推双考”等办法,真正把愿带民致富并能带民致富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嘎查和社区“两委”中。去年至今,对8个嘎查党支部进行了改选,采取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到嘎查和社区挂职或任职,进一步改善了嘎查和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制定出台了可操作性强的嘎查和社区大学生储备、培养、选聘、使用等制度,明确了程序、报酬和今后培养使用的措施,规范了嘎查和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四是改善嘎查办公活动条件。对全旗49个嘎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各嘎查现有活动场所情况进行核查登记,建立了基础台帐。按照年初统筹规划,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使全旗嘎查办公和活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共完成8个嘎查办公活动场所重建任务,2008年我旗重新确定对4个嘎查进行维修和新建,为10个嘎查配备办公设施,改善办公条件。在阵地管理上,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健全了嘎查集体财产管理制度、嘎查干部轮流管护办公活动场所制度、卫生清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旗委组织部还帮助各嘎查统一设计、制作了各类图表、图板。同时,将阵地建设的管理、使用、维护纳入旗对苏木镇的目标责任考核之中,不定期地对活动阵地管理情况进行督查。五是开展了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工作。制定下发《苏尼特左旗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旗委组织部制定了《苏尼特左旗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工作实施方案》,去年将2个苏木(镇),10个嘎查首批列入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今年在继续巩固原有12个规范化示范点的基础上,年内新增示范点6个。六是建立了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为总结近两年来全旗牧区各级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成果,建立健全党的牧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去年年底旗委组织部组织编印了蒙汉两种文字的《苏尼特左旗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汇编》。
     二、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今年嘎查发展牧民党员25名,充实了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三向”培养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制度,通过强化教育培养,促进了嘎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年内全旗重新确定“三向”培养对象62人。同时在各苏木镇都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了流动党员、贫困党员台帐,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帮扶贫困党员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在培训中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去年以来,全旗举办党建理论、牧民实用技术、法律知识等内容的培训班39期,累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牧民群众3768人次。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建立电化教育点49个,并在具备条件的嘎查开通党员远程教育站点,2007年已建立远程教育终端站点9个,2008年计划建立终端站点26个,进一步拓宽教育培训渠道。三是加强嘎查后进班子的整顿,促使其转化提高。旗委组织部制定了《苏尼特左旗嘎查党支部分类标准》,全面组织开展了嘎查相对后进班子的摸排工作。按照分类标准,把49个嘎查党支部分为三个类别,其中一类(较好)嘎查8个,二类嘎查(中)35个,三类嘎查(较差)6个。对较差的嘎查党支部,责成各苏木镇党委帮助嘎查党支部分别找出产生相对后进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指定专人帮助限期整改。四是聘请党建工作指导员,强化对嘎查“两委”班子的指导及监督管理。旗委组织部下发了《苏尼特左旗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实施方案》,并从各苏木镇选派49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嘎查担任党建工作指导。设置了《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卡》。五是提高嘎查干部待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出台了《苏尼特左旗提高嘎查干部工资待遇的指导意见》,将嘎查干部月工资标准由原来的200元提高到400元,并将嘎查干部工资的30%作为浮动部分,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调动了嘎查干部的积极性。为激化嘎查“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活力,加强了对面向社会考录的30名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2007年把工作成绩突出的3名村官正式安排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今年又以考录的方式招录了16名大学生到事业单位工作,大大调动了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嘎查工作的内在“活化剂”。结合“三向”培养工程,去年以来共有28名党员致富能手走上了嘎查领导岗位。今年开始实行了嘎查领导岗位上工作20年以上的正常退职嘎查干部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的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嘎查(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实施。
         三、不断深化“三级联创”,努力提高为牧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一是建立了为民服务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拓展基层组织的服务职能。各嘎查积极推行“支部+协会”的模式,健全内部规章制度,理顺党支部、嘎查委员会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依托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对广大牧民的服务。各苏木镇在转移牧民较多的嘎查都成立了“牧民转移工作党员服务队”,积极帮助转出的牧民寻找就业岗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增加牧民收入。截止去年年底,在全旗49个嘎查中,集体经济上万元的有24个嘎查,其中超过5万元的有3个嘎查。今年,引导各苏木镇强化铁畜管理力度,积极发挥铁畜在扶贫济困、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了在消除集体经济无收入嘎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使50%以上的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其中达到5万元以上的占20%。此项目标已列入苏木党委、嘎查班子的考核目标中。在有条件的嘎查依托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各类协会组织等设置产业型党支部,要求各苏木镇年内至少新组建1个牧区合作经济组织。  三是努力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行了旗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扶社区、处级领导干部联系苏木镇、科局主要领导联系嘎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鉴于人员变动,年初对全旗联系苏木镇、包扶嘎查(社区)旗各大班子领导及旗直单位及时进行了重新调整。四是加强典型选树,推动牧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去年以来,,研究制定了《全旗推进重点典型选树推广工作方案》,并建立了重点典型库。去年全旗巩固培育和选树各类新老先进典型81个,共制作重点典型电教片9部,在旗电视台开办了“学典型、促发展”专栏,广泛宣传。去年8月份组织召开了全旗“两转双赢”经验交流会,组织全旗各苏木镇、嘎查党组织负责人对20个先进典型参观点进行了观摩,通过典型现身说法直接获得经验和启示。今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巩固提高老典型的基础上,着力选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牧区新典型,把重点放在牧区人口转移中涌现出的新典型的选树推广上。旗巴彦淖尔镇注重挖掘和培养发展沙地经济的典型,中部苏木镇培养适合在半荒漠化草原上发展经济的典型,北部苏木镇培养转移进城创业就业的成功典型。目前已选树各类新典型15个,完成了2部先进典型宣传光盘的拍摄制作,利用旗电视台“学典型、促发展”专栏进行了宣传推广。五是深化“三级联创”、“双链双推”等主题实践活动。根据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在去年全旗牧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牧户中开展的“六新六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在全旗牧区党员牧户中开展了“党员六带模范户”评选挂牌活动和党员“承诺评星”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群众监督党员的一言一行,让社会评议党员形象,从而促使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增强牧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加强“结对”、“结链”与定岗定责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巩固了81个旗直单位与49个嘎查的包扶结对及1000名党员与5240个牧户的链结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
        四、创新载体,进一步推进新牧区建设步伐
       一是抓好试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根据《全旗新牧区建设总体规划》,精心编制嘎查和牧户规划,探索建立以工促牧、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试点先行,在全旗分别抓好南部巴彦德力格嘎查新牧区建设试点、中部巴彦杭盖嘎查新牧区建设试点和北部萨如拉敦吉嘎查电气化试点建设,扎实推进了新牧区建设步伐。二是转移人口,保护生态。截止目前,全旗累计转移牧民1701户6830人,其中:党员带头转移32人,党员服务队帮助转移牧民3361人。抽样调查表明,转移牧民人均纯收入较转移前明显提高,达到4364元,比2007年全旗牧民人均纯收入高858元。通过转移牧民使400余万亩草场得以休养生息。三是集约经营,增加牧民收入。引导有条件的牧户以单户或联户的形式,以苏尼特羊、西门塔尔牛、苏尼特驼、绒山羊等为主进行专业化、规模化、良种化饲养,积极推进畜牧业经济向集约经营转变。全年,新建苏尼特羊标准化畜群436群,建立种公羊专业户170户;新建黄牛集中冷配点5个,家庭冷配点10个,完成牛冷配299头;在满都拉图镇和巴彦淖尔镇的适宜地点建设推广暖棚青贮种植点8处。四是创办协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旗已建立良种牛羊繁育协会、养驼养马协会、牧民运输协会等各类协会26家,其中“支部+协会”模式的20家,进一步提高了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带动345户牧户1207人逐步走向产业化经营之路。五是努力提高牧民收入。在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引导和协调下,2007年牧民征地及临时补偿总额达到385万元,全旗牧民人均220元,直接受益的牧民338户1272人,人均补偿达到3027元;又有123名牧民在工业企业安置就业,月均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六是积极为牧民群众办好事实事。嘎查“两委”和各级工青妇组织切实发挥作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将牧区草场纠纷、企业转制遗留问题等39件矛盾纠纷有效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旗三级干部深入基层1800余人次,旗直机关与盟级帮扶单位捐款捐物折款252万元,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2名。
       通过以上措施,全旗在嘎查班子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从根本上优化嘎查班子结构,从源头上增强嘎查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加快推进全旗新牧区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关附件:
打印本稿〗〖 关闭
  • 中共苏尼特左旗委组织部   联系方式:0479-2525060  电子邮箱:sntzqzzb@163.com